健康的维持和提高,需要一个良好的营养作基础,作为普通百姓,从各种途径或多或少地获得各种营养知识,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商业性宣传和民间性传说使缺乏营养基础的普通人无所是从,基于片面的,零散的营养知识,往往会陷入营养的误区。因此,要讲究营养,提高自身健康,就要求我们对营养有一个较全面地学习和理解,掌握科学的营养基础知识,避免走入营养误区。
一、营养误区:“不吃脂、只吃油”
人摄入的食物脂肪有两种来源,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其中动物性脂肪因在常温下呈固态,故称之为“脂”,如猪油、牛油、羊油等,肥肉的主要成分也是脂肪,植物性脂肪在常温下呈液态,故称为“油”,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芝麻油等,其组成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性脂肪中所含脂肪酸多为饱和脂肪酸,而且含有胆固醇,摄入过多容易造成血脂增高,引起中老年人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冠心病。许多人由于过于担心动物脂肪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因此对动物脂肪敬而远之,连一点点肥肉都不敢吃,机体需要的脂肪只从植物油中摄入,这种情况在我国的一些家庭中相当普遍。适当摄入动物脂肪,可提高膳食感观性状,使饭菜增加诱人的芳香,从而增进人的食欲,保持健康。所以不是要完全排除动物脂肪摄入,无论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无论是妇女还是儿童,适当摄入一些动物脂肪或肥肉对身体是有益的。
二、营养误区:“早餐吃少,晚餐补齐”
对于上班族来说,早晨的时间非常紧张,没有时间准备一个像样的早餐,家庭成员出门有先有后,难得坐在一起,往往是草草吃点东西,甚至不吃早餐,就去上班了。而到了晚上,有比较充裕的时间烹饪,家庭成员齐集一堂,饭菜常常十分丰盛,以补回早餐的不足。其实,这种膳食习惯是很不合理的。从人的生理需要来看,早餐应当是有质有量的一餐,因为人体活动,特别是脑力活动需要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一个人从晚餐到次日早餐前,其间隔有十多个小时,胃早已空了,上午又是一天中活动量最大的时间段,必须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果不吃早餐,那么血糖就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而下降,就会严重影响脑组织的正常机能活动,使人常常表现为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人的思路变得迟缓等。尤其对于青少年,还会影响大脑的重量和形态的发育,对大脑造成损害。
丰盛的晚餐使人食量增加,油脂摄入过多。晚饭后,又没有多少活动,容易造成能量过剩,导致脂肪储存而日益发胖。另外,由于夜里睡着后人体内血液流速减缓,大量血脂容易沉积于血管壁上,时间长了,容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老年人,这种情况更易发生。
因此,合理的膳食结构应是:早餐、午餐和晚餐占一日能量的百分比为25%~30%,40%和30%~35%。早餐和午餐应该高质量、高营养,能量适中;晚餐相对地清淡一些,摄入适量。
三、营养误区:“不吃鸡蛋”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40%以上,是死因顺位中的第一位。由于对患病的担心,我们常常听到人们说:“鸡蛋含胆固醇高,别吃鸡蛋”。一些中老年人往往不吃鸡蛋,甚至影响到家里的其他人也不吃或少吃鸡蛋。其实,胆固醇是一种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在体内作为合成维生素D、性激素和胆汁的原料,同时,神经组织中存在较多的胆固醇。因此,绝对不吃胆固醇是不对的,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做到饮食适量才能增进健康,减少疾病。另外,鸡蛋所含有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质,是食物中蛋白质质量最好的,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儿童,每日都需要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一个鸡蛋含有的胆固醇大约为280~300毫克,主要在蛋黄里。没有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人每日胆固醇的摄入量控制在300毫克以内,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常吃可可成分超过70%的巧克力可能有助于增加大脑皮质的量,这意味着脑部变“年轻”,学习能力有可能随之提高。
这一研究是日本内阁府负责推动的国家重点项目“革新性研究开发推进计划”之一,由项目小组联合相关食品企业共同完成。
据日本媒体报道,研究小组招募了30名45岁至68岁的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占一半。研究人员让他们连续4周每天摄入25克高可可巧克力(可可成分超过70%),并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比较他们大脑皮质量的变化。大脑皮质中存在大量神经细胞,与学习机能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大脑皮质会减少。
结果发现,连续4周摄入高可可巧克力后,研究对象的大脑皮质量平均值出现明显增加。研究人员解释说,大脑皮质量的变化说明大脑在变“年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有可能随之提高。
不过研究人员同时表示,他们对于其中的生理机制尚不清楚,还有必要进行大规模长期研究来验证这一效果。
美国《儿科》杂志网站新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从出生开始就经常使用大奶瓶吃奶粉的小宝宝会比使用小奶瓶吃奶粉的宝宝增重更多,长大后也有发胖的风险。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查珀尔希尔分校的研究人员追踪了386名吃奶粉的宝宝,最终收集到了298名宝宝的数据,其中44%的宝宝一直使用容量在6盎司(约为180毫升)以上的大奶瓶。研究人员分别在这些宝宝两个月大和半岁时,对他们体重的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宝宝在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为3.2公斤,两个月时的平均体重为5.3公斤,半岁时的平均体重为8公斤。而使用大奶瓶的宝宝在两个月时的平均体重为5.4公斤,半岁时的平均体重为8.2公斤。
领导研究的查尔斯·伍德指出,每个孩子个体情况不同,但一般来讲,两个月大的宝宝用4盎司大的奶瓶比较适合。和吃母乳的宝宝相比,经常使用大奶瓶吃奶粉的宝宝很容易吃过量,特别是当喂养者强制其将瓶中的奶吃完时。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宝宝体重过多增加,甚至增加长大后摄入更多食物导致发胖的风险。(记者李雯)
我们都知道很多水果是可以煮着吃的,并且煮着吃水果还会有意想不到的营养价值,苹果就是其中之一。那么,苹果煮着吃会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接下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吧。
苹果的营养价值
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人们早就发现,多吃苹果有增进记忆、提高智能的效果。苹果不仅含有丰富的糖、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大脑必需的营养素,而且更重要的是富含锌元素。据研究,锌是人体内许多重要酶的组成部分,是促进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锌还是构成与记忆力息息相关的核酸与蛋白质的必不可少的元素,锌还与产生抗体、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有密切关系。
鲜苹果中的含水量为85%。
苹果中含的多酚及黄酮类天然化学抗氧化物质和大量的粗纤维。
含有较多的钾,能与人体过剩的钠盐结合,使之排出体外。当人体摄入钠盐过多时,吃些苹果,有利于平衡体内电解质。
含有的磷和铁等元素,易被肠壁吸收,有补脑养血、宁神安眠作用。
苹果煮着吃的好处
苹果加热以后,其中的膳食纤维果胶得以软化,软化后的膳食纤维和果胶更容易被人体利用,从而使其营养作用发挥得更完善。
煮苹果更适合一些特殊人群,卧病在床、口腔牙齿不健全或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可以减少咀嚼,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使得摄入更顺畅。
传统的苹果吃法,时间长了难免会觉得平淡无奇,所以煮苹果可以改变原有的风味,让生活充满乐趣。
最后,教教大家如何煮苹果。
煮苹果的方法
材料:苹果一只、葡萄干少量、枸杞少量、红枣少量、冰糖适量。
做法:苹果洗净切成均匀的大小,枸杞、红枣、葡萄干洗净,一起放进砂锅,砂锅内入适量的冷水。大火烧开后,然后中小火煮20-30分钟。出锅前几分钟加入适量的冰糖,然后转到大火,使冰糖和水果充分融化、融合。
苹果煮着吃方法很简单,快来试试看吧。
“无糖”“零添加”“低热量”等食品概念正在日益深入人心,相信为了达到健康饮食的目标,市民朋友们没少花心思在观察食品配料上,可不知道看似平淡无奇的营养配料表又是否引起过你的注意呢?经记者调查发现,维维、味全、贝因美、台尚、永和、徐福记等旗下产品,均有“配料表不同,营养成分却一样”的现象。今天,让我们来较较真。
有糖无糖,能量一样?
连续两天,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走访申城乐购、大润发等大超市和便利店,调查了包括饼干糕点类、休闲零食类、冲饮类、牛奶乳品类等食品。当观察各类冲饮时记者发现:加了白砂糖的豆浆粉竟然与无添加蔗糖的同品牌食品营养成分表相同。
维维牌醇豆浆有“无添加蔗糖豆浆粉”与 “甜豆浆粉”两款商品,在配料上就有明显差别——“甜豆浆粉”的配料中有白砂糖,而“无添加蔗糖豆浆粉”特别注明并未添加蔗糖。看起来,消费者可以按图索骥、各取所需,但是且慢——仔细看营养成分表,标注的五项指标却完全相同!同样以每100克为计量单位,能量1748千焦、蛋白质18.0克、脂肪10.0克、碳水化合物63.0克、钠130毫克,就是两张一模一样的表格。
“加了糖的和没加糖”的营养竟会相同?
永和豆浆生产的“无添加蔗糖豆浆粉”与“甜豆浆粉”也存在相似的问题,“甜豆浆”的配料上一眼就能看出多一项白砂糖,可是和维维“异曲同工”的是,营养成分表内的数字连小数点后面,甚至连毫克数都是相同的。
口味不同,营养相同?
冲饮产品有此现象,其他食品中则更是怪象丛生。
例如乳制品类的味全优酪乳酸奶,有“优选黄桃”与“优选芦荟”两款产品。在配料中,因口味不同,前者加入了黄桃果肉与椰果,后者则是加入了库拉索芦荟凝胶(添加量15g/100g),配料的显著不同,却根本没有影响到它们的营养成分表,每100克酸奶所含的能量(347千焦)、蛋白质(2.6克)、脂肪(2.2克)、碳水化合物(13.0克)、钠(36毫克)五项指标完全相同。
依样画葫芦般的两张营养成分表难道只是一个巧合?
而休闲食品中这样的现象可谓随心所欲。以台尚“巧克力味派”与“蛋黄味派”为例,两种口味的派配料中有两处明显不同:一处是,后者在配料鸡蛋后注明:(>20%),而前者虽然也有鸡蛋,但并未注明范围。另一处为,后者含有蛋黄粉(鸡蛋),而前者不含蛋黄粉。
结果呢?同样是只字不差的营养成分表!都以每100克为标准,能量1950千焦,相同;蛋白质5.3克,一致;脂肪22.9克,也一致;碳水化合物57.4克,又一样;钠220毫克,还一样。明明“蛋黄味”既在配料鸡蛋上特别指出高于20%,而且又添加了蛋黄粉(鸡蛋),可是偏偏两种不同口味的派,营养成分表却是一样的!
实在让人疑惑:厂家究竟是加了鸡蛋不认账,还是根本没有鸡蛋添加进来?
下面登场的徐福记“草莓酥”“香橙酥”“凤梨酥”“芒果酥”四款产品,口味更加多样,然而营养成分却依旧是出奇地一致。它们的配料各自含有不同比例的草莓粉、橙果肉、菠萝果肉、芒果果肉。馅料的差别如此之大,一比较后发现每100克所含的能量1787千焦、蛋白质3.2克、脂肪17.6克、碳水化合物62.1克、钠125毫克,精确到小数点后,分毫不差。
让人感叹:“这些不同种类的水果,营养竟然这么一致”。
其他的加工食品中如此情况也屡见不鲜。贝因美三款不同的肉松粉: “原味”“胡萝卜”“菠菜”,在和“原味”其他配料一致的情况下,“胡萝卜”味含有胡萝卜粉(添加量4.8%)、“菠菜”味则是菠菜粉(添加量2.8%)。但是一看营养成分表,1998、27.0、20.0、47.0、1100,又是五个一模一样的数字!
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消费者根据这样的营养成分表能做出放心的选择吗?
不仅仅在大超市中,便利店内也有此类现象。记者在喜士多便利店内购买了三小瓶果丹食品,康禹牌“陈皮丹”“柠檬丹”“盐金枣”,配料中各自独有话梅、柠檬、金桔,可是三者营养成分表清清楚楚写着:在每100克该产品中含有能量都为1258千焦、蛋白质1.4克、脂肪0克、碳水化合物71.7克、钠5832毫克,完全一致。
又是一桩“口味不同、配料不同、营养相同”的咄咄怪事。
生鲜类食品营养成分表画蛇添足?
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由于生鲜食品中的营养素含量波动大,所以具有豁免标示营养标签的权利,但是通则鼓励豁免的预包装食品自愿标识营养标签,因此在超市中记者仍然发现有不少看似“良心”的生鲜类产品自觉标出了营养成分表。然而,企业的“画蛇添足”,反而露出了其糊弄消费者的马脚。
记者在家乐福网上商城搜索后发现,有名为“巨畅乡土鲜鸡蛋”和“巨畅精选土鸡蛋”的两种不同的鸡蛋,产品配料写的都为鲜鸡蛋,营养成分表却是一样的:能量547千焦/100克、蛋白质12.2克/100克、脂肪8.3克/100克、碳水化合物1.9克/100克、钠129毫克/100克。
莫让营养成分表成虚设
现行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自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包装上必须印有营养成分表,其中还规定企业获得营养成分含量的方法有两种,其一为直接测定,企业可自行开展营养成分的分析检测,也可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完成;其二为间接计算,对于采用计算法的,企业负责计算数值的准确性。而通则中还明确要求“营养标签的标示应当真实、客观,不得虚假”。
如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营养价值,将其作为自己购买产品的依据。如果一份相同的营养成分表出现在两种不同原料的产品上,那么,要这样的营养成分表又有何用呢?
新民晚报新民网还将继续跟踪报道。
熬夜之后吃什么养生食物来补身体?因为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原因,现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开始经常熬夜。都提倡早睡早起,很明显的说明熬夜晚睡对身体有害。有时候年轻人因为年轻身体好,不觉得熬几天夜有什么。但其实熬夜的危害特别大,如果你熬了夜,第二天一定要补回来的。
熬夜之后吃什么养生食物来补身体?
一、需要的营养素
1、补水。水是生命之源,熬夜的你,生物钟被打乱,代谢加快,体内的水循环出现异常。所以必须要补充足够的水分来滋养你的身体。
2、维生素A。维生素A可调节视网膜感光物质的合成,还能提高熬夜者对昏暗光线的适应力,防止视觉疲劳。
3、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是抗氧化剂,加班熬夜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维生素C的参与,能减少黑眼圈的形成,让你的免疫系统不被破坏。B族维生素参与人体诸多系统的代谢,可以帮助毒素的排出。
二、哪些食物中含有
1、补充水分,建议以脱脂牛奶、白开水、水果等作为补充。
2、维生素A,建议在白天正常饮食的时候适当吃一些动物的肝脏,蔬菜选择胡萝卜以及其他绿叶蔬菜。
3、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选择猕猴桃、橙子、鲜枣等。B族维生素在动物的肝脏中、绿叶蔬菜以及粗粮杂粮中含量较高。
三、其他健康提示
1、切忌拿薯片等作为夜间零食,小心脂肪异常超标
2、间隔性洗脸,防止油脂分泌过多。
3、夜宵要选择豆制品、蔬菜和水果。
4、不建议熬夜。
肠道的健康一定会和日常的饮食有关系,饮食的合理安排是极为重要的。在这里,不如就来一起了解了解保证肠道健康,应该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做到合理的安排日常饮食习惯吧。
保证肠道健康的原则
保持膳食结构平衡,一日三餐,粗细搭配,尤其是要常吃些土豆、番薯、芋头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为避免便秘,尤其需要注意多喝水,每天起床后喝一杯温水,接下来的一整天至少需要补充7杯水。然后,多吃蔬菜和水果,由于蔬果等膳食纤维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增加粪便的体积,使粪便成形,利于排便。而且吃足够的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养成每天都排便的习惯,这可是避免肠道问题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运动不仅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而且给人愉悦的心情。坚持适量的运动锻炼,还能促进肠道蠕动,以加速排便,防止肠道老化。
接下来,具体看看保证肠道健康要怎么吃吧。
保证肠道健康吃什么
奇异果:中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及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具有清热降火、润燥通便的作用。研究表明,吃奇异果可以促进排便,改善便秘症状。
苹果:里面含有有机酸(如苹果酸等),所以苹果具有促进肠蠕动的功效。另外苹果中含有的水溶性纤维(如果胶等)具有保护肠道黏膜、活化肠内有益菌、调整胃肠功能的功效。常吃苹果有助于肠道保健。
香蕉:具有很好的润肠通便作用,这是由于它里面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糖分。但是,只有熟香蕉才有通便的效果。人们若食用了大量的生香蕉,不但起不到通便的作用,反而会加重便秘。
蜂蜜:中含有果糖、蛋白质、转氨酶、还原酶、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各种维生素,具有很好的润肠通便作用,非常适合老年体弱者和小儿食用。
保证肠道健康不能吃什么
油炸食品。像炸鸡块、炸薯条之类的油炸食物不可避免是富含油脂和高脂肪的,而这两种物质堆积在胃里就会造成疾病。油脂在高温下会产生一种叫“丙烯酸”的物质,这种物质很难消化。某营养学家说:“如果你已经患有胃肠炎等方面的疾病,那么尤其要注意少吃多油、多脂的油炸食品,否则会引起一些不适症状,比如反胃、腹泻等。”
辛辣食物。辣椒能刺激食道的内壁,吃完后会有种令人讨厌的心痛,并且增加胃的负担。即使你想加一些酸奶油使它变凉,你仍然能获得同样的刺激。而且,加上酸奶油之类的东西反而会遭受其他的副作用。
巧克力。大量食用巧克力不但会带来多余的热量,而且遭受胃食管反流病折磨的人,都经历过食用巧克力后带来的难受刺激。这是因为巧克力会引起下食道括约肌的放松,使得胃酸回流,刺激食道及咽部。此外,黑巧克力还有降压、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是,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吃太多,每天最多只能吃两小块。
柑橘汁。酸性饮料能够刺激食道,使感觉神经受到刺激,刺激的部位就会变得红肿。如果你早晨起来后,第一件事就是喝下一大杯柑橘汁,就会提高胃肠内的酸性。如果此时你喝的是含有高浓度果糖的甜柠檬水,那就更要注意了,因为摄入过量的糖会造成腹泻。
土豆泥。土豆是低热量、高蛋白、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品,被称为理想的减肥食品。似乎没有东西比一碗土豆泥更受人们欢迎的了。这就是为什么当提到所谓的“方便食物”时,土豆泥总被列为榜首的原因。但加有奶油或奶酪的土豆泥就没有那么想象中那么好了。在美国,有3000~5000万乳糖不耐受的人,但是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就不适合享用奶油土豆泥。这是因为,土豆泥里加的牛奶、奶油或乳酪,会让你的胃很难受。
为了肠道的健康,选择食物要当心哦。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想做到全年健康,春季养生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春季又是疾病的高发季节,在这个季节如果能够打好基础增强抵抗力,有可能能保证全年都不生病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春季养生吃什么蔬菜好:
1、蒲公英
蒲公英是我们都不陌生的植物,但或许没太多人知道,蒲公英其实也能吃,而且好处多多。
蒲公英的跟、椰子、花都能吃,略带点苦味,可凉拌也可炒肉,有补中益气、解毒和抗菌的作用。
2、韭菜
韭菜含有挥发油、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健胃、提神、强肾等功效。韭菜还含有抗生物质,具有调味、杀菌的功效。
春韭吃法多样,既可佐肉、蛋、虾、墨鱼等,又可做蒸包水饺的馅料。炒绿豆芽或豆腐干时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3、菠菜
春季是吃菠菜最好的季节,菠菜富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K、矿物质(钙质、铁质等)、辅酶Q10等多种营养素。
其中钾对调节血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钠低钾是高血压的重要发病因素,因此膳食补钾,有益降压。
4、山药
山药尤宜于春季食用,它营养丰富,具有健脾益气,可防止春天肝气旺伤脾;能补肾益精,可增强人体抵抗力。
用大米煮成粥,加入白糖和蒸熟捣烂的山药泥搅匀,可健脾补肺,滋肾益精,强身健体,非常适合体弱多病者和中老年人食用;若再加入红枣煮,则滋补效果更好。
5、菜花
菜花的营养比一般蔬菜丰富。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食物纤维、维生素A、B、C、E、P、U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具有防止感染、清化血管、防癌抗癌等功效。
菜花做法多样,可配合各种肉类或是其他蔬菜翻炒,但要注意的是,由于菜花富含水溶性维生素,易受热分解而流失,所以不宜高温烹调,也不适合水煮。